三十三觀音~不二觀音
〝不二觀音〞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三十一尊。〝應身相〞為不二觀音的〝化身相〞是〝緊那羅身和執金剛神身〞的示現。《普門品》曰:「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,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;應以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喉羅伽、人、非人等身得度者,即現之而為說法。」,《入愣伽經第八》中有『金剛密跡常侍隨衛』,執金剛神觀音是佛的守護者,而且是佛垂跡的應化身,是本地門亦是垂跡門,以系跡身故,依本跡不二之義,稱為不二觀音。〝不二〞解釋為一切現象應無分別,或超越各種區別沒有第二,萬物同一的意思。此尊法相,雙手相叉或低垂,在水中立或坐于蓮葉之上,身著天衣,飄然自得地浮于水面。
不二之意,意即「沒有第二個」之義。亦即萬物同一之意,諸多神佛之間的關系,皆堅守此一原則。例如觀音內院二千八百六十尊神佛菩薩,皆統稱為觀世音。而顯現于外者,大部為外院之菩薩。亦同以「觀音」名號示現,這就是不二尊稱。此尊形象,為兩手相交叉,乘一片浮于水面之蓮葉。或認其為執金剛神身,是諸佛護法神。此系跡身故,系本跡不二之義,而稱不二觀音。
佛教中常講到「不二法門」,就是指學佛法或學習某種學問技術,唯一無二的方法。因此,秉持著不二,堅定學習之愿心,修學任何學術,或護持三寶,研習佛法,同義之理。學佛修行,擇定目標,意志堅定,儲備信心堅忍不拔,對一切事物狀態應無分別。學習某種學問、技術,習法等,不執偏見。「不二」:不二即不異,不二法門指成就任何事務,唯一無二的途徑與方法。
「不二觀音」表《普門品》中三十三身之「執金剛身」。如遇眾生「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 觀世音菩薩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説法」。〝金剛〞是比喻質地十分堅固的東西,堅實牢固之義,任何困難,如有金剛之力,必斷疑惑,長于善行。以金剛之堅固比喻佛之法身,為金剛不壞之身。
據載「執金剛神」的由來,在很久以前一位轉輪圣王,娶太太生了一千個兒子,因壽命長,再取一個妻子,又生了兩個兒子,名「法意」、「法念」。兩位王子中,「法意」發誓若一千個哥哥成佛,當為金剛力士,守護佛法,親近佛,聞諸佛之秘密事跡。另一位王子「法念」發愿,每當有佛出世,他就去擁護佛法,供養三寶。
觀世音菩薩示現,應該用「佛教守護神」的身份,方可度脫眾生者,就現出守護佛法之神,「執金剛身」為其說法,令眾生速能得解。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像,法像雖各有異,但是關懷眾生的慈悲心,卻都是「不二」的。
典故:
《佛祖統記》載:「梁釋道融。獨宿旅舍,彼時,天落大雪,其凍無比,至半夜方才困倦入眠。剛欲合上雙眼,忽見有無數鬼卒,出現榻前。中有一鬼將,身披盔甲,腰佩寶刀,身形高大雄偉,走到床前,粗暴地厲聲說道:「君為何方鬼神,見著本將軍,何不參拜?」言畢,急令鬼卒拖曳釋道融下地。諸鬼卒即將動手,他趕忙虔誦「觀世音」圣號,初誦一句,即見所住床后有一天將,身高丈馀,身穿黃色戰袍,手執金剛杵,撲向鬼將。眾鬼大吃一驚,急作鳥獸散,鬼將避之不及,身被金剛杵擊中,甲冑為之碎裂,化作灰塵。眨眼間,執金剛神即消逝無蹤。」
又據《天竺志》云:「宋太宗雍熙三年〈西元九八六年〉五月。大將曹彬有歧溝之敗,見辱于契丹。帝以兵敗寇迫,形勢險惡。內心深感煩憂。于是,派遣內使,赴上天竺。虔誦祈禱觀音菩薩,請求解救,不久之后,派齊賢途有代州之捷。是時諸將夜戰,遙見火光中有金甲大將,高數丈許,立于云端。持赤幟指揮,軍心為之大振,虜騎望之。俱時膽顫心驚,爭相奔逃,以致潰不成軍,國土方得轉危為安。」
贊偈:
圓融不二觀世音,普救眾生施無畏;金剛教化覺岸回,無上妙淨蓮池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