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三觀音~琉璃觀音
〝琉璃觀音〞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三尊。〝應身相〞為琉璃觀音的〝化身相〞是〝童男身和自在天身〞的示現。琉璃觀音,又稱作「高王觀音」、「高王觀世音」、「香王觀音」。《普門品》曰:「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,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;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?!埂陡咄跤^世音經》又名《高王觀音經》、《廷命十句觀音經》廣泛流行于世。謂此菩薩能救諸苦厄,臨危急時若誦此經滿一千遍,則可轉危為安,死者則可復活。據《開元釋教錄》卷十八載:「北魏天平年間(534~537),定州募士孫敬德造觀音像,常事禮拜,后為賊所引,臨刑之前夜,夢一僧來,教其誦讀此經,醒來乃誦千遍。及至刑場,三度受刀,刀折而不傷皮肉,監司怪之,遂免死。還而拜像,見圣像頸項上有三道刀痕?!褂纱硕耪呷毡姟4俗鹚鞑贾ㄏ?,乃雙手捧琉璃香爐(或缽、或壺),乘蓮瓣浮于水面,作游化水上之姿?!泊筇苾鹊滗浘硎?、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中、佛像圖匯卷二〕
「琉璃」是青色的玉石,七寶之一,其特色具有同化性質的作用,任何接觸琉璃之物,會被它的顏色所同化,改變舊有的過程,接受新的狀態,性質與原來所不同。
「琉璃觀音」即顯示琉璃具有同化之德,應現于世間,攝化眾生?!磦髡f琉璃帶在身上,有避邪的功效〉。
「琉璃觀音」表三十三身之「自在天身」。〝自在天〞是六欲天之第六天。此天憑藉他所化之樂事而成己樂,所以稱:〝他化自在天〞。此天有三事勝于閻浮提,即;長壽、端正、多樂。此天為欲界之主與色界之主摩醯首羅天,皆是嬈害正法的魔王,謂之惡神。
魔王時常分派魔眾到世間來,破壞正教,障害善事,阻礙修道者,令修行的人不得成就,出世善根。魔王能變現種種不同的身體,恐怖的形狀令修行人害怕,或轉變人,現五欲向世間修行人供養,行者若貪著供養,生起愛著心,則墮失道德遭受苦厄。魔王妨礙擾亂人修行向善,能奪行者之慧命。
菩薩以方便力,時而所化,現諸等魔王形象,目的在勸導感化眾生,幫助眾生修行早日成就。《摩訶止觀》卷八中載:「魔界即佛界,而眾生不知,迷于佛界,橫起魔界,于菩提中生起煩惱」。
典故:
此尊流傳源由,乃出自于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七之記載,其云:「北燕天平年間,直隸定州居士孫敬德,曾恭塑一尊觀音像,朝夕禮敬。信奉至為虔誠。后為劫賊陷害,被捕入獄。備受毒刑,生不如死。最慘的是,他雖據理力爭,極力辯解,但官府不但不予采信,反將他判處死刑。即將處斬。孫敬德蒙受不白之冤,心中非常難過,心想,或許是前世罪業所感,而遭今之惡報。于是,一心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,以消除業障。就在其臨刑前夜,忽夢一沙門〈僧人〉,教他念誦《高王觀世音真經》。并囑吩他要誦滿千遍,方可消業,得救。孫敬德醒來,趕緊依照指點,專心誦念。臨刑前,正好千遍數滿。但他仍然念誦不停。當監斬官下令執刑令后,劊子手即揮起大刀,斬向他的頸項,奇跡突然出現,鋒利的斬刀,就像砍在金剛石一般,非但犯人毫髮未傷,而且鋼刀頓時斷成三截。如此更換其刀三次,皆依然如故。監斬官和圍觀的群眾,見此情景,驚懼萬分。認為其中必有冤情。急問之,敬德方據實相告。監斬的主刑官、聽了緣由之后,即暫時停止執刑。將此事向丞相稟告。丞相高歡,聞得神跡,又將事實經過,轉奏于文成帝〈馮跋〉。北燕文成皇帝,覺得不可思議,就頒旨赦免他的死罪。并命他回鄉抄寫其所念的《高王觀世音真經》,以廣為流傳。孫敬德獲釋后,歡天喜地的回到家中,虔誠地禮拜觀世音菩薩。這時,竟然發現他所供奉的觀音神像,其頸項上有三道刀痕。這才明白,原來是觀音菩薩。替他擋下三刀之災,救了他一命。至此,愈發虔誠禮敬觀音菩薩。」
另依據《談叢》所言:「劉宋張暢,常奉持觀音。南譙王反叛朝庭,威脅張暢附從。張暢抵死不屈。南譙王于是心生歹念,欲予殺害,夜間忽夢觀世音,對他說,不可殺張暢。遂不敢加害。南譙王后來兵敗。張暢受其牽累,而被捕,投于刑部大牢,待決。遂虔誦《高王觀音真經》千遍。枷鎖與牢鎖等,皆無刀自斷。獄司更換戒具、大鎖,亦復寸斷。遂上報。刑部官吏于是更審其桉,知其蒙冤,上奏于帝,還其清白。終得平反,無罪開釋。」
《現果錄》亦載曰:「倪樸老,名佳慶,因工部失察,將其誤繫于獄。佳慶朝夕精進,虔誠頂禮觀音菩薩,禮懺誦經,忽獄中滿壁生出蓮花。獄吏驚疑上奏,遂獲平反開釋出獄。后來看破紅塵,剔度出家,拜于浪杖人座下。號嘯峰和尚?!?/p>
《談叢》和《現果錄》所載,有認為乃《法華經·普門品》之「設復有人,若有罪、若無罪,扭械枷鎖檢系其身,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皆悉斷壞,即得解脫?!沟慕浳南筢?。
復有認為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七所載之孫敬德事。乃《法華經·普門品》之「若復有人臨當被害,稱觀世音菩薩名者,彼所執刀杖,尋段段壞,而得解脫。」的經文象徵。
民間流傳多則類似孫敬德的感應故事,像《冥祥記》載云:「晉南宮子敖,始平人。戍守云南新平城。為長樂公所破。合城數萬人皆被戮害。子敖知大劫難逃,必死無疑。但誠心念誦觀世音菩薩名號。及戮至子敖,群刃齊下,不能傷其分毫。持刀者個個反覺疲懈,四肢乏力,終至無力舉刀。長樂公親自臨刑,因而驚問之。子敖亦不知所以然。長樂公不信,復而問之,汝有何能?子敖忽感身不由己,聊且胡亂答曰:「能作馬鞍。」遂獲釋,脫險還回故鄉。子敖彼時并不知何以作此言。因而感載觀音救命功德,造一觀音小像,行則頂戴,止則誠心禮拜?!?/p>
另《宣驗記》記載說:「高荀,河南踏滎陽人,年已五十,犯罪被補,鎖于地牢。同牢人勸以努力共念觀音名號。高荀自覺地道:「我罪至重,何由能免?」同禁罪犯群力勸解。高荀乃發心,誓舍惡行善,專心念誦觀音菩薩名號,若得免刑,脫離死牢,愿造五層浮圖〈佛塔〉,舍身為奴,供養眾生。荀日夜用心誠切,鉗鎖自解。監司驚異,對荀言道:「若菩薩憐汝,斬應不死?!古R刑之日,舉刀刀折。奏聞于上,得免死罪。」
復有《法華感通》曰:「清釋行仁,河南光山人。年幼讀書于白鹿洞。遇異僧警告他說:「汝將來必逢大難,惟能持誦觀音圣號可解?!褂谑钦\心受持。崇禎辛巳年,賊寇張獻忠破縣城,展開屠城,大開殺戒。屠戮及釋行仁,刀刃忽然折斷,賊驚懼之,不敢加害,幸免于難。遂南行抵金陵〈今南京市〉,拜于千華昧和尚座下,受具戒焉?!?/p>
以上諸記載,并未直接提到琉璃觀音。倒是琉璃觀音的形象,系乘著一瓣蓮葉,浮在水面上,雙手捧著琉璃香爐。身穿天衣,首戴佛冠,中有化佛。瓔珞嚴飾其身。因其手捧琉璃香壺,故有認為系香王觀音。但也有認為是三十三身中的自在天身。
贊偈:
淨妙琉璃觀世音,旋湛清瑩熙怡相;息諸災厄成虛淨,銷滅三毒證菩提。